随着网购和电商的兴起,寄递物流业成为我国经济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寄递物流业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解决了就业问题,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让犯罪分子寻到了可乘之机,掺杂涉恐涉爆、涉毒涉私等违法行为,给公共安全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面对严峻的寄递物流安全形势,市公安局不等待、不观望,迎难而上,主动破题,以第一人称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寄递物流业的监督管理之中,通过制定出台《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控工作意见》、《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控八项制度》,与其他政府部门加强协作、开展试点攻坚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出一套具有南通公安特色的加强寄递物流业安全监管的运行体系。 破解寄递业治安管控难题是我们新一届党委深化公安改革的‘十项重点攻坚项目’之一。市公安局去年先期在港闸公安分局试水攻坚突破,摸索总结出一套可供借鉴、复制的管理规范,并与市综治办、市邮政管理局积极对接,召开现场推进会,将公安机关的“治安管控模式”上升为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监管模式”。 掌上APP助力“三个百分百” 在揽投点,如今也安装了与公安系统联网的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和高清摄像头。对于寄件人自行前往快递网点寄件的情形,警方授权在快递网点配备与上述信息系统联网的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和高清摄像头,寄件人的身份证须经读卡器扫描,寄递的物品须经高清摄像头拍照,采集的相关信息均须录入系统,以此来倒逼对邮件100%“开箱验视”。而对于快递员上门揽件的情形,快递员利用手机APP软件,拍摄上传开箱验视照片,确保100%实名登记。同时,推动辖区大型寄递企业分拨中心全部安装X光机,并视情况配备防爆桶、防爆毯,推动寄递快件100%X光安检。 诸警联动织密寄递“安全网” 寄递安全涉及治安、反恐、禁毒、扫黄打非、侵权假冒等多个领域,我市公安机关积极筑牢管控阵地,及时获取行业动态,发现可疑线索,努力实现对现行违法犯罪分子的精确管控。 为切实做到各警种部门联勤联动,市公安局明确了指挥中心、治安、内保、交警等15个警种部门的职责任务,制定下发了《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控工作意见》、《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控八项制度》,狠抓运行规范,固化工作机制,提升管理质态。 同时,强化力量保障,根据工作需要,在海安、港闸等重点寄递行业、寄递业务集中地、分拣中心设立警务室,落实安保力量和安检设备,强化日常巡逻和应急反应;治安、内保等部门引进一批熟悉相关法律、精通本职业务,特别是具备危爆物品识别能力和掌握安防技能的专业人员,提升公开管控能力。 一手抓管控,一手抓打击。全市公安机关立足职能,强化破案打击,对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及时依法查处;属于国家安全机关管辖的,及时移交或通报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处;属于邮政、工商、交通等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移交或通报相关部门查处,并留存有关材料。 据统计,2015年,我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如东某快递公司非法邮寄危险物质案、通州利用寄递渠道非法制造、买卖枪支案等刑事案件24起、行政案件133起。 多部门联手下好“一盘棋” 标准规范缺乏、准入门槛较低、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法律支撑缺位,种种现状成为寄递物流行业发展瓶颈,也给社会和民众带来诸多隐患。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形成管控合力,公安、邮政、交通、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打破壁垒。 今年3月1日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正式施行,推动了快递“三个100%”制度的落实。市公安局以此为契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全市寄递物流企业单位签订安全责任状,提高寄递物流企业自我约束、安全防范和管理意识;与邮政部门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管理要求、工作规范和衔接流程,进一步织密安全网;加强对寄递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背景审查和法制教育、安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法制观念和发现、识别可疑物品的能力。 南通警方会同邮管部门重点加强对小型“作坊”企业的排摸工作,重点摸排企业安保人员、基础数据采集、X光机等情况,依法督促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力的,通报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时消除隐患;对存在安全风险的人员督促企业及时调整岗位或辞退;对涉及寄递物流行业的违法犯罪案件,及时抄告邮政管理等主管部门,并配合开展倒查追责。 同时,依托行业协会、物流联盟,将寄递物流企业纳入社会组织管理,制定协会联盟章程,设定行业安全标准,建立以行业自律情况、安全设施配备、安全管理执行为主要内容的积分制度,确保行业自律自治,填补法律法规不足形成的管理盲区,制定完善举报奖励和违规惩戒制度,鼓励业主积极提供违法违规线索;在物流寄递行业发展“红袖标”志愿者400余人,奖励见义勇为人员14名。(南通市局) (编辑:api 来源:) |
地方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