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如过关”,是基层派出所民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值班期间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警情,考验着民警的接处警工作水平和生理承受力;同时,“怕反复、怕投诉、怕曝光”,又给相当一部分民警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近年来,江苏省泰州海陵公安分局抓住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重大机遇,立足自身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完善制度,用足“四大利器”,切实有效地让派出所民警从“过关”的“阴影”中走出来。 减负:优化警力资源布局 ——创新机制,实行先期接处警。2015年4月,海陵分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巡特警先期接处警工作,要求巡特警大队严格执行“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勤务规范,24小时承担路面警情先期处置工作,其中每日零时至8时的警情优先指派给就近巡逻民警。截至目前,巡特警共先期处置警情19586起,占派出所接处警总量的29.9%,现场处结率达85.5%,当场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21名。 ——挤出警力,支援基层值班勤务。他们将机关部门90名警力有机整合,分成6个小组,与接处警压力较大的6家派出所挂钩对应,确保每天每所安排2名机关警力参与值班处警。同时,他们配套落实部门带头、派出所考勤、督察部门跟踪督察等工作机制,有效保证了机关民警值班处警的常态化、规范化,为派出所民警缓解了近25%的接处警压力。 分流:网上网下齐处置 ——借助网络分流求助、服务等非紧急警情。他们优化“海陵公安微警务”功能配置,开通了网上“违法犯罪举报”、“非紧急报警求助”、“自助移车”等报警服务模块,目前已实时接收群众线上咨询、非紧急求助389件,全部给予答复,接收自助移车求助257次,实现短信和语音电话两种通知方式,成功率达84%。 ——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分流非警务警情。一方面建立由政府多部门参与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实现110报警与“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将供电、供水、城建、通下水等大量非紧急、非警务类警情后续处理工作分流至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机构。2016年年初,因寒潮导致全区水管漏水类警情日均逾500起,分局与水务、城管、小区物业等部门联动处置,搭建绿色抢修通道。另一方面,依托平安义工开展群防群治,他们从16000人的平安义工队伍中挑选善于调解的社区工作者、热心社会人士和公益律师等,在矛盾纠纷处理后期发挥缓冲和调处作用,妥善化解了大批邻里、婚姻、宗亲及消费等纠纷类警情,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 提质:创新提升执法公信力 为了减少接处警中的瑕疵,避免出现“结果反复”、“被投诉”“被曝光”等问题,海陵分局综合研发了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核心的执法管理平台和案管平台,每天安排专人对接处警数据进行“网上巡检”,对执法数据实时跟踪研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整改。2016年以来,案管平台共发出预警信息1300余条,点对点地发出短信4624条,备案接处警(调解)结果50195件,警情处置结果反复率下降37%。 同时,为做好非案件类警情的现场证据固定,有效规避和防范不实投诉,海陵分局创新建立了处警备案制度,为一线民警配发了统一的处警备案单,一警一表,现场填写警情基本内容和处理意见,并在执法记录仪的拍摄下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处置完毕后存档保管。处警现场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现场接处警工作,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对接处警过程是否规范,分局督察大队进行现场视频督察,对存在出警速度慢、出警推诿和拒不执行出警指令等不规范问题的单位及时通报曝光,严肃追究责任,并不定期通过暗访督察、回访督察来促进窗口作风转变,积极推动接警更认真、调警更及时、出警更快速、处警更到位。 提速:第一时间启动民警维权机制 海陵分局将维护民警正当权益作为暖警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明确要求凡发生涉及阻碍民警正常执法、袭警等事件,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局主要领导,在依法处理时,任何人不得说情,以提升民警执法的权威性。2016年,他们共办理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的案件21起,行政处罚18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人。(泰州市局) (编辑:api 来源:) |
地方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