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还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了解群众的意见,掌握群众的需求。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访民意、听民声,才能向人民群众问政、问需、问计。 新年伊始,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不仅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更是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的必然之举。 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始终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做好群众工作,始终是广大公安民警的基本功。 始于2005年5月的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仅3个月,全国公安机关就累计接待18.5万起群众来访,停访息诉率在80%以上。 “开门”之后是“走出去”。 去农村、去社区、去企业、去家庭,送温暖、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2009年以来,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党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民警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广大民警在爱民实践活动中,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千方百计地缓解矛盾、化解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从“大接访”到“大走访”,公安机关不断转变执法理念、工作方式,其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这也是对自身工作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在当前信息流与人流、物流、资金流高度融合和社会高度开放透明的情况下,要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树立现代传播理念,注重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在加强与社会公众沟通上下功夫。 从“大接访”到“大走访”,从“大走访”到开门评警,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必然之举。 敞开大门,敞开心扉,用意仍在深入访民意、听民声。 坚持以民意引领警务,是实施开门评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此次“评警”活动折射了公安部党委的“群众观”——把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评判权、监督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 借用网络流行用语,此次活动的几个“下功夫”很“给力”:全国公安机关将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功夫;在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增强群众安全感上下功夫;在严格公正规范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在改进纪律作风形象、打造人民满意的廉洁警队上下功夫。 其出发点,就是“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群众转”。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还必须把传统有效的走访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既要把走访、回访、接访和向群众报告工作、述职述廉等传统办法继续坚持下去,让老传统焕发出新活力,又要根据网络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介,通过“网上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室”、“网上公安服务在线”和民警“微博”、QQ群等途径,积极搭建警民联系新平台、铺设网上服务高速路、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让新手段赋予群众工作新的生命力。 今后的群众工作,不但坚持“面对面”,还将拓展到“键对键”。 开门评警,给公安机关绩效评估体系也将带来积极影响。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把群众评议同内部考评有机结合、同日常警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加大群众评议结果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和应用,积极探索建立以民意为导向的警务工作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一套标准明晰、操作简便、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公安机关绩效评估体系。 简单地说,就是“先进不先进让群众点头、满意不满意由群众认可”。 我们期待,开门评警能评出动力,评出压力,评出活力。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能使广大民警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公安工作上水平、警民关系更和谐。 我们更期待,此次活动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能得到总结和提炼,使开门评警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一种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着力改进完善工作的长效机制。 (编辑:编辑部 来源:公安部) |
中央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