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个人信息“裸奔”,打击信息犯罪要抓住“七寸”
时间:2012-04-27 00:00:00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个人户籍信息15到20元一条,车主信息四五十元一条,房产信息好几百元一条,本属于隐私的个人信息,如今在市面上被肆无忌惮的任意贩卖,姓名、电话、住址、单位一览无余,普通民众在信息犯罪分子面前,变成了毫无遮挡的“透明人”,个人信息“裸奔”,变成了随行就市的“商品”,短信诈骗甚至暴力犯罪接踵而至,这种严重危害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的行为,早已为公众所痛斥。 针对这种恶行,最近各地公安机关集中行动,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38个,摧毁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平台和“资源大户”161个,打掉从事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调查公司”611个,狠狠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行动中,着重从个人信息泄漏源头展开治理,这无疑是抓住了个人信息犯罪的“七寸”。众所周知,个人信息本是隐私,除了持有者自己之外,只有与其有业务委托关系的相关政府单位或商业机构知晓,如果不是这些单位向外泄漏个人信息,垃圾短信、电话诈骗等个人信息犯罪根本就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 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到某些银行、医院、通信网点或是网站注册账户,头一分钟输完个人信息,没过一会垃圾短信就及时送达手机,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结舌。这其实早已说明,这些机构与贩卖个人信息的不法机构,早已建立了成熟严密的信息和利益输送渠道,个人信息犯罪,不仅不是零星的问题,甚至已成为一个行业的通行惯例,这无疑是一件性质非常严重的问题。 而公安机关的查处结果,也说明这一点:此次专案行动查获的源头中,既有工商局,民政局等部门的
公务员,也有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职员,还有来自银行、民航、保险等行业的员工。有如此庞大多元的信息源头供给商,难怪个人信息犯罪会呈现如此高发的状态。 正因如此,公安机关此番主动出击严厉打击这类恶劣行径,博得公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对犯罪源头进行“定点清除”,不仅斩断整个信息犯罪的利益链条,更有利于将系统犯罪的各个环节逐个击破,实现个人信息的安全。 当然,在打击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个人信息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对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尚不够明确,量刑和惩处也有模糊和力度不足之虞。因此,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个人信息屡遭侵害的问题,还人民群众以隐私和安全感。
(编辑:编辑部 来源:公安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