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民警主持正义!”这是一位市民通过立案公开查询系统给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丰盛派出所民警单逢鑫的留言。 去年11月,在北京市公安局领导和支持下,西城分局开始试点立案公开制度,试点半年多后,这一便民、利民的警务创新机制便引起 “蝴蝶效应”,在全市公安系统全面推行开来。 立案公开是西城分局警务创新的一个缩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西城分局警务创新不是形式上的单兵突进,而是内容与形式比翼齐飞的群体突破。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立案公开、民调进所、爱警工程”三驾马车为引领的警务创新新格局。 西城区是北京市核心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以及许多部委机关所在地,还有全国闻名的“金融街”。这对西城区警务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城分局局长陈思源说:“建设创新型警务,既是首都公安机关立足当前,适应错综复杂治安形势,有效担负起繁重艰巨安全保卫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着眼长远,把握形势发展趋势,全面推进首都公安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立案公开——将执法置于群众监督的“显微镜”下 走进西城分局丰盛派出所大门,左手边很显眼的位置就摆着一台“警务公开查询机”。通过它,查询人员可以直接连入“北京市公安局立案公开查询系统”,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和在报案时系统自动生成的密码后,就可立即查询到自己案件的办理情况,并且可以通过留言和办案民警“网聊”。 目前,这样的查询机在北京市所有的基层派出所都已全部配备。“它像银行的ATM机,无论查询人员要查询的案件归属哪个派出所管辖,登录任意一台查询机都可以进行跟踪查询。”丰盛派出所副所长孙崴说。这样便捷的查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上网同样可以登录到立案公开查询系统,了解案件情况。 陈思源说:“这就好比把公安民警的执法办案放在了‘显微镜’下,一举一动群众都能看到和了解,切实把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到了群众手中,实现了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的监督。” 目前,案情上网公开已经成为西城民警每天的“必修课”和工作习惯。单逢鑫对记者说,刚开始自己也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案情上网公开“没必要”、“太费事”,后来才慢慢发现这种机制不仅可以量化自己的工作,还可以使执法办案流程更规范、透明,并可及时根据群众的意见改进工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察管理系副主任、教授朱旭东认为,西城分局推行的立案公开制度,体现了公安机关“三项重点工作”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公安机关的一种“自我革命”。 据统计,今年以来,西城分局共录入各类案、事件15000余件,不仅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办案效率、方便了群众,还充分利用系统后台积累的数据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强化了对全区治安规律的深度把握。同时,解决了大量“小案”没人管、案件核销难等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民调进所——为基层公安机关“活血化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民间纠纷大量增加,老百姓碰到纠纷,第一个想法就是打110,这让以服务为宗旨的公安机关长期“一勺烩”地调处了许多并不属于治安行政调解范畴的民间纠纷。牵涉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说,效果还往往事倍功半,矛盾纠纷化解成为许多基层公安机关头疼的问题。 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化干戈为玉帛、化压力为动力?早在2003年,西城分局就开始试点人民调解员进驻基层公安机关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机制,即群众俗称的民调进所机制。目前,这种公安、司法、街道联手的民事纠纷与行政调解联动机制已经遍地开花,在积极预防、妥善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调解员大多是法律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退休政法干部、街道干部,退休的民警、法官、检察官在其中占很大比例。这样的组成结构的人员与民警一起负责接待、咨询、分流、调解工作,为联合调解办公室的运行提供了素质保证。 记者在丰盛派出所看到,所里制作了统一的“矛盾纠纷联合化解接待室”标示牌,接待室内摆放着专门设计的办公桌,桌子呈等边三角形,当事双方和受理方各占一边,这暗含了三方地位平等的寓意,体现出公平、公正、平等的执法理念。此外,墙壁上张贴着矛盾纠纷调解的流程、规范和调解员的照片、简介和监督电话等。可以说,立案公开这项制度从创意初衷到具体实施,从硬件保障到执法理念,每个细节都体现出西城分局以“立法为公、执法为民”为核心的警务创新的精髓。 “创新没有止境,创新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陈思源说。在民调进所的基础上,西城分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形成了“以调解获社情,以社情导调解,以调解稳社区”的“流转型”调解工作流程,细化了“接警、甄别、登记、调解、回访、反馈”六步工作法。从事前受理、事中调解、事后回访等最基本的环节、细节入手,形成了归口调解、精确对接的调解机制。 据统计,今年以来,西城民调进所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约2万起,调解成功率达到80%。 暖警爱警——让公安队伍释放巨大活力 当前,许多地方公安机关都存在着警力不足、警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民警休息得不到保障,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成为影响公安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陈思源认为,只有“以人为本”,全面加强“政治建警、文化育警、法律护警、从优待警、纪律管警、素质强警”建设,才能保障和推动“一流警务”目标的实现。 按照北京市公安局党委提出的“以警意主导政工、以爱警推动爱民”的工作思路,西城分局坚持从优待警与从严治警相结合,以警务创新推动暖警爱警工程建设。 设在西城分局办公楼一楼的关爱民警接待室和民警缓压室是为倾听民警心声、让民警舒缓身心压力专门开辟的地方。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室内精心布局,摆放着宽大的沙发和按摩椅,墙上的壁画精心挑选,灯光也是暖色调的,让人一进去就有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目前,西城区所有派出所都已经先后设立了这样的接待室。 西城分局还设立了 “爱警工作领导小组”,并公开相关负责人员的联系方式,保证民警及时、畅通地提出意见、建议。此外,西城分局建立推广爱警代表制度,由各单位推选一名责任心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的民警担任爱警代表,及时倾听民警心声,采纳民警建议。 爱警代表、白纸坊派出所民警刘婷对记者说,我们的职能主要是上传下达,对于民警的困难和心声,我们会及时向上反映,并盯着办理。民警的许多困难都得到了及时解决,覆盖与民警利益相关的饮食、休假、身心健康等方方面面。“大家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不同!” 西城分局在倾听民警心声后,确定了为民警拟办的60件实事,由局党委成员承包,并制定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成立民警家政和健康服务中心,到为每名民警建立健康档案、开辟就医挂号的绿色通道,再到成立多部门组成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领导小组,60件实事已经基本兑现,并且件件办到民警的心坎里,大大激发了队伍的创新活力。 (编辑:编辑部 来源:公安部) |
中央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