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戴上手套作案就能逃过法网吗? “这种手法显然‘OUT’了。”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民警告诉记者。“不管一个人走到哪,他留下的基础信息显示着他的生活轨迹。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广泛覆盖,已经让犯罪嫌疑人难以遁形。” 近年来,苏州公安刑事技术积累的基础信息和直接破案数成倍增加,信息化手段破案占比超过80%,其中命案达到90%以上。 这只是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条件下,苏州公安战斗力提升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苏州公安机关把科技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公安工作质态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与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以科技信息化助力“平安苏州”建设“三级跳”。 一级跳 “三流融合”+积分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实战效能大提升 2011年12月,市民钱某来到虎丘分局枫桥派出所报案,称其妹妹已经失踪两个多星期。虎丘分局立即抽调警力开展调查。通过分析失踪汽车的轨迹,警方发现了疑点,判断出失踪人有可能被害,并随即启动疑似命案侦查机制。通过登记的基础信息,很快找出了嫌疑人郭某,并在郭某老家将其抓获。郭某归案后交代了其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事实。警方的及时破案,不但给受害人家属以安慰,更制止了郭某的再次作案。 案件之所以能快速侦破,关键在于社区民警在被害人、嫌疑人到达苏州后,就及时采集到他们的个人信息。 为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苏州公安将源头信息采集贯穿于各项警务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三流融合”。 所谓“三流融合”,即将业务工作、信息采集与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确立用管理流监督信息流、用信息流规范业务流的工作方法,推动全体民警边工作边采集应用基础信息,保证基础信息成为服务和支撑打防管控工作的“源头活水”。 苏州市公安局规定,对信息采集、信息研判、现场勘查等基础岗位为破案打击提供有效支撑的,不管是社区民警、基层所队领导还是警务辅助人员,依据贡献度同样予以记功授奖,而且在职期间始终有效。 反之,对基础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以及信息研判不到位,导致漏管失控等问题发生的,一律倒查问责,确保基础信息质量,避免信息采集录入系统后“石沉大海”,产生“死信息”和“垃圾信息”。 而在新的警务机制中,如何充分发挥各部门合力,实现基础信息有效流转和应用,实现高效协同呢? 为此,苏州公安借鉴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理念,以“积分”方法优化机制运行。通过“按件计分”、“按质论价”,每个环节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全部通过积分体现,为考核提供依据。 在合成侦查中,对刑侦等12个互不隶属的部门,运用积分绩效,使成绩明明白白,坚持摒弃“本位主义”;在预警信息中,自主创新优化77个积分预警模型,提高自动筛检率。 在这两个举措的保驾护航下,各级各部门的指令能够点对点直接传达到基层,基层采集的信息也可以点对点直接为各级各部门所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战效能。 二级跳 “不靠感情靠机制”,每日集中研判机制显神威 “下面我们进行第三项议程,分析昨天的高发警情、高发区域和高发部位特点。请相关业务部门准备回答问题。” 5月13日上午,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室内,当天的综合研判会正在进行。 从2009年7月26日起,这样的每日集中研判会一天都没有停过。每次研判会,都由市局指挥中心牵头,主侦配侦部门、治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督察等多个部门的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必须准时参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资源共享。 随后,县级公安指挥中心、派出所勤务指挥室错位研判联动、各专业部门专业研判和“二次研判”,进一步提高了研判针对性、行动指导性。 “这个研判会是信息集散的枢纽。既要研究常态化的打防管控,更要对需要跨部门协作的案事件提前做好功课。一个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接下来谁牵头?谁配合?怎么配合?都要在这个会上迅速落实到位。”市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兼情报中心副主任俞庆文告诉记者。 俞庆文介绍,研判会通常有7项议程,包括通报前期工作指令的落实情况和当前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违法犯罪的警情分析,出入监所人员的情况研判,专题专案研判等。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还包括“基础信息采集情况研判”议程。 “比如现在屏幕上出现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我们查到了他的落脚点,就要倒查他的信息采集是否齐全、采集质量如何、我们社区管控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这个机制的优势就在于,既能通过全市各部门提供的线索提出需要开展合成侦查的工作事项,又能随时提醒和倒查、整改基层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滚雪球、不留死角。”俞庆文说。 “不靠命令靠警情,不靠感情靠机制。”这是民警对这套机制的生动概括。 “论年龄,我是‘80后’的小字辈,今天是我来主持研判会。如果在传统的机制下,我很难调动这么多部门的资源。但现在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摆在这里,领导即使出差了也不怕,一切自如运转,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机制的魔力。”市局指挥中心民警王峰说。 的确,在信息社会中,要实现对动态社会的有效管控和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就需要信息的精确制导。因此,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传统的警务模式,构建情报信息主导打防管控的实战警务机制,才是实现警务现代化的不二法门。 三级跳 合成侦查突破传统办案模式成为应对“零口供”案杀手锏 综合研判机制建立后,每天产生的大量经营查证线索如何转化应用,又成为一个新的难题。特别是对一些经营周期长的线索,无论是基层还是专业部门,积极性都不高。 为了破解难题,2010年5月,苏州市公安局开始探索情报研判与侦查经营联体运行模式,由刑侦部门牵头建立合成侦查机制,整合刑侦、特警等力量,成立合成侦查队,对接情报信息部门,通过“资源合成、力量合成、手段合成”,重点对侵财型犯罪和系列性、跨区域等团伙犯罪实施精确打击。初见成效后,合成侦查模式向县分局延伸,构建起三级综合研判与两级合成侦查“侦研联动”的新格局。 今年2月3日,常熟虞山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5人遇害。短短7个小时内,案件即迅速侦破,这就得益于突破传统破案模式的合成侦查工作机制。 “不需要哪个级别的领导坐镇指挥、发号施令,完全靠机制运转,各部门默契配合,按图索骥、环环相扣,使破案效率大大提高。”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民警告诉记者。 在传统办案模式中,刑侦人员对嫌疑人的口供依赖性较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犯罪嫌疑人特别是流窜犯罪嫌疑人出于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的考虑,往往选择保持沉默、拒绝作有罪供述,“零口供”案件日渐增多,挑战着公安机关传统的办案模式。 而合成侦查、多侦联动的模式,正日益成为应对“零口供”案件的杀手锏。 2010年6月26日凌晨,吴中区一个废品收购站内,两人被杀害。 在刑侦部门还未完成现场勘查、走访等“规定动作”时,相关警种部门已同步到案侦查,通过一系列科技信息化侦查手段,分析刻画出两名犯罪嫌疑人完整的行动轨迹。案发31个小时后,潜逃在外的嫌疑人被警方抓获。 从“口供办案”转向“证据办案”,从“被动侦查”转向“主动侦查”,从传统的单打独斗转向新时期的合成侦查,这些根本性的转变,大幅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 “从传统的审查手段,到现在一靠基础、二靠科技、三靠机制,这个过程中,公安机关的取证能力和办案效能大大提升。”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市合成侦查破案占比已上升至51.1%。 “以前,我们重打击轻防范,民警忙得连轴转,群众还是不买账。现在,我们以防为主,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研判,针对警情变化主动预防,在案发后实行多侦联动,防得及时,打得精准。很多时候不等下雨,我们就已经把乌云驱散了。”说起综合研判、合成侦查,派出所民警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最让他们高兴的是,这样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处处留“信”皆学问。苏州公安机关一切从实战出发,以“人、事、物”等多元信息源作为侦查起点,再造作战模式,建立“由人到案、由物到案、由信息到案”的个案侦查流程。同时,这种“整体性研判、集约化管理、一体化运作”的格局,也减少了多头发布指令、基层应接不暇的问题。 “以前,基层最怕辖区发命案,一发案几乎所有工作都要停、所有警力都要上;现在苏州公安按照集约的理念,以信息化为支撑,专业队担当破案主体,合成侦查等机制做保障,不仅破案周期缩短、破案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基本不影响面上的工作。”一名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 “只有不断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机制建设,才能推动更加主动、更加持久的平安建设。”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告诉记者。 (编辑:编辑部 来源:公安部) |
中央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