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结果揭晓 江必新强调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和新期待 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 中国长安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周亚强)由最高人民法院与新华社联合开展的“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结果揭晓新闻通气会在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法院要坚持“巩固、提高、实效”工作方针,对照“四个基本”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执行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
通气会现场。中国长安网记者 周亚强 摄 今天公布的十大执行案件分别是:京津冀协同执行案(北京)、外籍负责人限制出境案(辽宁)、致人伤残赔偿执行案(重庆)、运用联动执行机制合力腾退易爆厂房案(浙江)、“法媒银”平台助力执行案(江西)、重大金融纠纷执行案(上海)、商铺腾退交付案(河北)、排除妨碍执行案(湖南)、跨省强制执行案(甘肃)、被执行人拒不支付抚养费案(广东)。据了解,这次评选从2016年11月开始筹备,全国法院共推荐执行案例95个,从中选定29件作为候选案例,自2017年2月15日起至2月28日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悦读小程序、新华网上投票、新华网、中国法院网、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公众投票。综合网络投票情况、新闻媒体专家、法学专家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各业务庭意见,最终确定其中的10个案例为“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江必新指出,这次参与评选的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执行效果好,在推动跨区域协作、加强执行联动、强化信用惩戒、依法打击拒执行为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参评案件的经验充分表明,解决执行难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格局。这次评选活动激励了广大执行人员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让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执行工作,起到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并参与解决“执行难”的良好效果。 江必新强调,2016年,《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解决执行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初步形成。各级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出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纲要,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全国法院“一盘棋”破解执行难的良好局面。人民法院全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建成使用全国四级法院统一办案管理平台,执行管理模式实现历史性转变。“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信用惩戒大格局形成,11类100余项惩戒措施影响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出台10余个涉执行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切实将执行权关进“制度铁笼”。2016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614.9万件,执结507.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5万亿元。执行干警用占全国法院八分之一的人力,办结了2016年全部案件的四分之一。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江必新要求,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各级法院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推动将“基本解决执行难”纳入综合治理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要继续深入开展“一打三反”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要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及执行装备建设,促进执行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部署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把执行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扭转执行形象。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出席会议并致辞。 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主持会议并宣布“2016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评选结果。最高人民法院、新华社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关报道
|
地方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