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一人藏匿,百人难寻?看法院破解执行难挤压“老赖”空间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失信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隐匿财产,人民法院步步紧逼,压缩“老赖”活动空间。记者从15日召开的全国法院执行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全国法院针对“查人找物”难题,着手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化查控体系,实现多种财产“一网打尽”。 切实解决执行难,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2017年,全国法院将再接再厉,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 去年实际执行到位金额超过1万亿 去年,各级法院较好完成执行办案任务,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有较大提升。2016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529.2万件,执结507.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4.2%和33.7%。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这两个数据说明,法院执行干警占全国法院干警总数的八分之一,办结了全部案件的四分之一,实际执行到位金额超过1万亿元。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网络司法拍卖、财产保全等10多个涉执行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有效填补规则空白,使执行权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同时,全国法院开展执行案款清理工作,共清理案件48万件,基本甩掉了案款长期积压的历史包袱。 让“执行不难”成为常态 基本解决执行难不是专项行动,而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目标是让“执行不难”成为常态。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提出,各级法院“一把手”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执行工作的院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2017年,各级法院将健全四级法院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确保执行案件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执行指挥中心的“中枢”地位将更加凸显,它是执行办案、执行指挥、执行管理、执行考核、决策分析的一体化、数据化、信息化基础性平台,是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实实在在的平台和抓手,是执行工作的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而不仅仅是完成远程指挥、视频会商等几项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今后凡是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的工作,要尽量通过执行指挥中心进行部署。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执行、不规范执行等问题,各级法院执行指挥中心要指派专人每天检视,做到及时发现、随时督促,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解决消极执行、不规范执行等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说:“执行工作执法记录仪必须配备到位、应用到位,与指挥中心联通,做到全程留痕,切实规范执行行为,同时为执行人员的正当执行行为提供有力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即将下发各级法院执行装备配备标准,实现执行装备标准化、规范化。 当前,全国法院已建成四级法院统一的执行办案平台,目的是要让全国法院所有执行案件都在“一张网”上运行。 专项行动整治消极执行、滥执行、乱执行 解决执行难,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开展“明镜”行动,重点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开刀”,对片面追求结案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情况绝不姑息。对穷尽手段仍不能执结的案件,将建立专门模块进行管理。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法院按照执行程序要求,履行了法定执行手续,采取了相应强制措施,穷尽了执行手段和方法,仍然无法使案件得以执结,在查明被执行人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暂时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执行工作暂时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由法院裁定本案执行程序阶段性终结。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今年的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中,将重点整治消极执行、滥执行、乱执行等不规范执行行为以及执行中吃拿卡要、冷横硬推等现象,促进执行工作作风根本转变,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行工作的新变化、新气象。最高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将加大查办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抽查。 相关报道
|
地方
权威发布
中央
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