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办理 |  资质申报
 
 
 
 
资讯播报:

人民日报刊文《好民警周希胜》并配发评论

时间:2010-08-25 00:00:00 【字号 】 【关闭


                                                                                                               周希胜在为被救助者修剪指甲。

                                                 好民警周希胜(身边的感动)

本报记者 李增辉      《人民日报》(2010年08月25日   06 版)


  【阅读提示】

  他是一名好警察。作为基层民警,他忍人所不能忍,干人所不愿干,对小事像对待大事那样认真;他是一位好人。他是出名的热心肠,一心救助社会流浪人员和困难家庭。他就是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新城派出所指导员周希胜。

       

  在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农场,周希胜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曾是110特勤大队的民警,是个热心肠,三乡五里的只要有事找,他二话不说,起身就走,尽心去办。他从警15年来,一直积极救助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以及生活困难家庭。因工作出色,周希胜已被调任渤海新区新城派出所指导员。

  责任警察

  “别人不干的咱得干,因为咱是民警”

  周希胜已经记不清楚帮助过多少流浪人员了,“每年大概都要救助、安置10多个吧”。

  2009年7月1日,一名浑身散发着恶臭的女精神病人,被送到特勤大队。周希胜带人几经寻访,终于找到了她的家。原来,这名女子姓徐,几年前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前一天离家出走。

  被送回家仅两天,徐某又犯病了,赤身裸体地四处乱跑。周希胜带着几名警察赶去,用被单将她裹起来,送到医院救治。要缓解病情取得疗效,至少需要几千元,可徐家穷,拿不出这么多钱。周希胜就自掏1000元,并发动同事和朋友捐款,凑了5000元作为徐某的医疗费。其间,周希胜还多次前往医院看望。医生非常感动:“哪有你这样的警察!”

  经过几个月治疗,徐某病愈,现已能正常生活。

  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去年冬天,为了找到一名女精神病人的家,周希胜前后查找了河北、山东两省的十余个县市、300多个村庄,终于在山东省乐陵市朱集镇找到了她的亲人。

  流浪人员大多数有精神疾患,往往难以顾及自身卫生,要救助他们,很多人最难过的一关是“脏”。周希胜说:“别人不能忍的咱得能忍,别人不干的咱得干,一个理由,因为咱是民警。”

  现在,在周希胜负责的辖区,看不到滞留10天以上的外来流浪、乞讨人员, 他们得到了警方和民政部门的妥善安置。

  敬业警察

  “我是警察,大家都看着呢”

  作为基层民警,日常处理的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把小事一件件都处理好,这就成了一件大事。

  一次,一小区居民家的防盗门锁损坏,3天进不去家。接警后,周希胜找了好几家开锁公司,可他们都无法打开门锁。

  “我是警察,大家都看着呢。”周希胜在几名消防队员的帮助下毅然系上保险带,从6楼顺绳滑到5楼,砸碎玻璃钻进屋内打开了防盗门。在楼下观看的邻居,都替他捏了把汗。

  周希胜总有管不完的事情。

  去年9月,刘官庄发生一起邻里纠纷,因死者身份特殊,两户人家为死者进谁家祖坟吵翻了天。眼看着遗体开始腐化,双方还在僵持,周希胜说:“没人给穿寿衣我给穿!”

  他忍着尸臭给死者换了寿衣,双方都被感动,很快服从了调解。

  在110特勤大队工作近6年,周希胜处警4251次,调解各类纠纷1023起,接受群众求助625起。各种难事、棘手事,有的甚至不是他的分内事,但只要接到报警,他也会去处理,并让事情有个圆满结果。

  “人与人之间,只要常在心里换个个儿,把自己当对方,就知道事情该怎么办了。”周希胜说。

  爱心警察

  “警察有责任关心弱者”

  除了帮助流浪人员,周希胜还救助特困家庭。周希胜认为,警察不只是处置违法犯罪、除暴安良,同时也有责任关心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5年前的一天,周希胜出警去解决一场家庭纠纷:因为贫困,父亲不愿让大女儿上学了,而母亲却执意要让孩子学知识。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周希胜当即将随身带的100多元钱留下,先解决孩子急需的书本费,并对孩子的父亲说:“你放心,孩子以后的学费我承担!”从那时起到现在上高二,周希胜一直坚持供着这家孩子的学费。

  40岁的农场居民张俊英,瘫痪在床18年,每天靠老母亲喂饭。得知这一情况后,周希胜把这一家当做救助对象,给她们买了按摩机、榨汁机、医疗床、轮椅,还定期上门帮她们搞卫生,令母女俩感动不已。

  筹措资金2000元为残疾人购买燃煤,筹措资金2000余元为智障人员治病……作为一名普通警察,周希胜的家境并不好,但他总是不停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世界需要热心肠(快评)

陆平    《人民日报》(2010年08月25日   06 版)

  周希胜是个热心肠:从警15年,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救困济危,不遗余力。高尚情操的动力从何而来?来自“存好心、办好事、说好话、做好人”的家庭教育,来自对工作、事业的敬畏、热爱,来自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世界需要这样的热心肠。生活中谁没个头疼脑热、不碰到个急事难事?工作中谁没碰到过麻烦事?有的能够自己解决,有的就需要热心肠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做工作,就是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心愿当做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像周希胜那样,把群众放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把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赢得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群众利益无小事”不是一句只挂在嘴边的口号,是要落实、体现到具体行动中去的。谁来落实?谁来体现?是千千万万个周希胜这样身在基层的警察和公务员们。

  周希胜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这点事其实都很平常,现在成了新闻,说明社会上还缺,做好事的人还少,我也给了自己一个‘出名’的理由,如果我能给大家带个头,影响一下大家,也就值了。”愿周希胜式的热心肠越来越多!

 

(编辑:编辑部 来源:公安部)
 
中央
C1
权威发布
C3
中央
C4
地方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