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上机卡、饭卡、门禁卡、医疗卡、水卡等多种证卡,这在客观上要求快速推进大学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变多卡多证为一卡通行。目前大学流行的校园“一卡通”可以解决证卡繁多、管理混乱等问题,其功能涵盖学籍管理、图书借阅、医疗保健、建立个人档案、日常管理、考勤、餐饮消费等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校区范围内消费、出入、办事等一卡通行。 一、校园“一卡通”运行现状 完整意义上的“一卡通”是“一卡一库一线”,即一条网络线连接一个数据库,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完成对一张卡的设置、管理、查询等的功能。 然而,当前高校使用的“一卡通”质量参差不齐,其应用主体是各个分散的高等院校,实施中通过市场上不同的软件公司招标采购。由于各公司技术实力差别较大,有些高校运行的“一卡通”系统实际上不过是一卡多应用系统,虽然可以实现校园内各部门共用一张卡,但却不是共用一个数据库,造成事实上校内部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资源,这种“一卡通”形式大于内容,仅能用于身份识别。例如,学校图书馆、机房、食堂等虽然共用一张卡,但各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和管理账号,学生需要在图书馆、机房、食堂分别缴费,卡中金额分属不同的部门,无法做到共享。这种貌似“一卡通”的“一卡多用”系统造成学校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应用系统缺乏充分的可扩展性,无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规划,给系统升级、管理造成很多不便,不仅带来设备和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各部门大量重复劳动,提高了系统间的管理和协调成本。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高校已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但由于“一卡通”系统尚处在单一校园应用时期,通常由学校自主投资、自主运行。为了实现管理上的方便,这种“一卡通”系统仅限于学校自身的相关部门,而没有考虑校园内的商店、饭店、电信运营商、银行网点等外来商户,所以“一卡通”仍然难以一卡通行,对于大学城内的各高校而言,更是难以实现大学城一卡通。这种“一卡通”不仅应用功能单一,而且学校还需投入一大部分资金。 二、校园一卡通的发展趋势 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作为商业银行业务量和利润重要增长点的代理业务日益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并逐步成为银行同业竞争的强有力手段。通过“银校合作”的形式,商业银行可以将代理业务引入校园,形成“银校一卡通”系统,不仅能在校内外银行网点和指定商户圈存、圈提、现金充值、存取现金、消费,而且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量,提升金融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凭借校园“一卡通”,银行可以切入高校师生的储蓄和消费市场,利用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和系统整合能力,在实现扩大银行市场份额的同时,有效解决学校因资金缺乏造成的“一卡多用”、校园内外商户和大学城各高校不能互通互融等困境。 目前,将校园卡与银行卡集成形成校园“一卡通”已经引起各商业银行的浓厚兴趣,它的建设和应用将成为商业银行和高等院校实现互惠共赢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校园“一卡通”的主要功能 校园“一卡通”要在满足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最大方便。基于这一目标,在功能上校园“一卡通”要满足以下要求。 1. 身份识别 校园“一卡通”的IC卡部分记录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及专业、寝室号码、年级、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学生进出公共场所(如图书馆、阅览室、教室、宿舍楼等)时可用于身份识别。 (编辑:编辑部 来源:互联网) |
图片报道
权威发布
中央动态
地方动态
|